226 兵役制度-《天启风云》


    第(2/3)页

    天启说:“不用去了,原来让你去两河口坚守是因为兵力不够,需要你带人用手雷威慑蒙古人。现在大家有了新的考虑,兵力不足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当然要把你用在该用的地方。”说完后就把大家开始的商议过程给倪元璐说了说,并问他有什么好的建议。

    倪元璐想了想说:“皇上,臣认为张祥安张大人的建议很好,年轻人灵活反应快比中老年人适合打仗,普征制度在现在来说是最恰当的制度。户口转换的问题臣了解不多不好多言,不过耽误娶媳妇一说占不住脚,说不准二十一岁娶媳妇比十六岁娶媳妇对国家更有利。”

    洪承畴见倪元璐帮张祥安说话,不高兴地问:“倪大人,吃道‘早栽稻秧早打谷,早生儿子早享福。’你说二十一岁娶媳妇比十六岁娶媳妇对国家有利,这是怎么一说?”

    倪元璐说:“洪大人有所不知,下官偶然在医学院中听人这样说过,说民间很多妇人都是因为难产死的,年龄小生孩子是难产的主要原因。你想一想,男子年龄大些娶的媳妇是不是年龄也要大些?妇人年龄大难产死亡的就少,今后会生出更多的丁口,是不是对国家有利呢?”

    洪承畴听倪元璐这样说不禁有些语塞,天启这时候笑道:“你说男子年龄大娶的媳妇年龄也大,妇人到了婚嫁之年不会嫁给别人吗?当了五年兵回来会不会娶不到媳妇?”

    倪元璐说:“皇上,这个不是什么问题,只要想办法把媳妇给他们留着就成。不过这事呢还离不开皇上的帮忙,只要皇上一道旨意,服了兵役的人回来都能娶上媳妇。”

    天启迟疑地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要朕下旨延后婚嫁年龄不成?”

    倪元璐说:“臣听闻皇上准备在宫中广召宫女,允许她们学习各样手艺并同意每年放一批到年龄的宫女出宫还乡,并且在各府县都设立了女官,专门组织妇人在一起学习针工织绣女医等事。臣的意思是这些每年出宫的宫女可不可以成为各县的女教谕?让她们把十三岁到十八岁的妇人都召集到一起读书识字学习各种技术手艺,到了十八再出来说不准因为条件高还能嫁个好人家。”

    天启点头说:“依你的意思优先嫁给退役军人,这样就解决问题了是不是?”

    倪元璐说:“话是这样说,但不能说培训出来的妇人必须嫁给军人,根据各人选择来嘛。”

    听了倪元璐的话大家都觉得有一定的道理,自古以来女子一般都在十六、七岁就嫁人了,早的有十三、四岁就嫁人的,如李白的《长干行》里就有‘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的叙说。一个女子只要到了二十岁还没有嫁人,县官就要派人到她家问她父母是不是准备养老女,老女就要跟男丁一样纳税,所以女子都嫁得早。假如一个军人二十多岁退役回家,年龄上适合的女子都嫁人了,剩下的年龄都差太远,如果所有女子都培训到十八再嫁人军人刚好赶得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