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中庸之道(中)-《天启风云》


    第(2/3)页

    见天启说得谦虚,刘宗周微微点头说:“对中庸二字的解释古往今来有很多,但意思大同小异。中就是持中守平,不偏不倚;庸就是庸常,强调与周边事物的和谐。臣之所以说‘慎独’为《大学》、《中庸》之精义,是因为臣认为独既本心,或者按阳明先生说的是良知,人如果都守住本心良知,由格物致知而诚意,由诚意而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刘宗周的这番话一出来,连高攀龙和徐光启都连连点头,天启心里很不爽,决定打击一下他的得意心情,于是说道:“刘大人对中庸二字的解释令朕很满意,不过朕认为这种解释不具体,容易被人把中庸之道误解为折中主义。而且朕还认为刘大人的‘慎独’思想不符合中庸之道!”

    刘宗周正微微有点小得意,被天启这么一怀疑一否定,忍不住问道:“那以皇上之意什么才是具体的解释?臣的‘慎独’思想又哪里不符合中庸之道了呢?”

    天启说:“朕认为应该用八个字来解释中庸之道,就是‘不走极端,与时俱进’这八个字。中庸一书开篇明义,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这不偏就是指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快不慢等等意思,归根结底就是不走极端♀个不偏是指个体的行为,可以称其为折中主义很好理解,普通百姓都能说出‘前面真辛苦,中间最舒服,后面挨屁股’的话,说明折中主意是深得人心的。不好理解也容易被人忽视的是‘不易’二字,很多人都解释错了。”

    刘宗周想了想问道:“依皇上的意思,这‘不易’二字该如何解释?”

    天启说:“朕前面已经说过,不偏是指个人的行为准则,那么不易就应该是指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和作用,古人不喜欢说废话不可能用两句话说一件事。不易就是不改变,不因为外部条件、周边环境、内部意愿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但我们知道社会是在不断前进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要使自己在整体中的位置和作用不改变,就必须随着整体的变化而变,不太过也无不及,这就叫与时俱进。”

    刘宗周想了好一阵说道:“皇上的话看起来有一定道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可以算是中庸之道的具体解释,不过臣要回去好好想一想,再跟其他人商讨一下才能认可。”

    天启两手一摆说:“没关系,刘大人开始说过了,平等对话可以就同一话题举行多次。”

    刘宗周点头问道:“那么皇上说臣讲的‘慎独’思想不符合中庸之道又怎么解释?”

    天启说:“不仅仅是刘大人,历朝历代包括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等很多思想都不符合中庸之道∞开始已经说过,中就是折中,就是执其两断取中节的意思,在思想传播上要在所有人中找到一个中间点,目的是让大多数人认同你的观点。但是,无论是程颐、程颢、朱熹还是王阳明,包括你刘宗周刘大人,你们哪些思想不是仅仅针对读书人来的?在大明的万万百姓中,读书人是很少很少的部分,所以朕说你们的思想不属于中庸之道,因为你们走极端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