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了,如裴氏这等自高丽开国时就很显赫的一流世家,即便只论浮财,也积累了不少。 他们作为嫡脉,虽不能全占,却也拿了六七成——来大明的时候,他们包了两大艘明国海船;而此番来李家村,帮他们运送行李的四轮马车更是多达十好几辆。 哪怕有些马车载的是人和较大的物件儿,剩余车辆运载的金银财宝也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说起来,裴东显并非不知财不露白的道理,可这些金银财宝若留在高丽,哪怕埋藏起来,他也不放心——谁知会不会被人找到挖走呢? 至于说藏在其他东西中运送也没用,人家一看舟船吃水深浅和车辙印,就知道运送的是金银财宝。 所以,他只能提心吊胆地带着数目不菲的金银财宝来京师。 好在这一路上有明军保护,随行官吏、将士也很守规矩,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不过如今他们到了这位于乡野的李家村,没了保护,再留这么多的经营财宝恐怕就会招惹灾祸了。 方才他请那绿袍官员进来喝茶,实际是想就此事请教,奈何人家不答应——事实上,半路上同车而坐时,他就尝试贿赂该官员,差点儿惹得对方翻脸,不然的话,下车后他肯定还要再贿赂一番。 想到这里,裴东显便环视家中众人,道:“既然觉得朝廷安排的宅院寒酸,那我们就去城中再买一栋好些的宅院。” “克文、克干。” “儿子在。”老大裴克文、老三裴克干站了起来。 “你们两个这就进城,看是否有合适的宅院卖,最好是在内城的。另外,再打听下在哪里能用金银兑换宝钞。” “另外,回来时再购买一些腊肉、布匹之类的寻常礼品,明日我好用来拜访李家村的村民。” “是。”两人应了声,便出门去了。 裴克武忍不住道,“爹,既然都要在城中买房了,那我们肯定是要搬到城里去的,为何还要拜访李家村的那些草民?” “草民?”裴东显哼了声,“你现在也是个草民!另外,大明朝廷既然将我们安置到李家村,那么户籍便落于此处,今后我们这一脉便成了李家村裴氏,不跟李家村人打好关系,今后许多人都难办。” “你也是两个孩子的爹了,这点道理还需要我来教?” 这时尹氏道:“老爷,我听说京师房价很贵,我们虽然带来不少钱财,却也不该这么大手大脚地花销啊——这房子寒酸是寒酸,但还是能勉强住下的。” 裴东显皱眉,“真是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我们带了那么多金银财宝来,不尽快花出去,难道留着招惹祸患吗?” “这两天我不仅要买房,还要溢价买一些田地,至少成为京郊的地主。” “另外,听说京师商贸发达,若有合适的商铺,我家也可以入手一两处。” “有了足够多的田地、房产,我们在此才能有地位,才能让大明朝廷不那么的防备我家。” 裴东显这话说完,尹氏、裴克武等人都露出了沉思之色。 而裴东显则略一思忖后,又道:“我再说两件事:第一,从今日起,不论在外面还是家中,你们都尽量说汉话。” 裴玄珠听此,不禁撒娇道:“父亲,女儿不会说汉话呀。” “不会就学!”裴东显一脸严肃,“不仅你们要学,家中仆婢也要学!” “第二件事,从今日起,你们对外界就说我裴氏先祖出自隋唐时的河东裴氏远支,当年唐军征讨高句丽时流落三韩,才有了今日的高丽庆州裴氏。” 听此,才十岁的小儿子裴克远疑惑道,“父亲,我记得您讲过,先祖裴玄庆本名白玉衫,乃是新罗国人,怎又变成了那隋唐时的河东裴氏?” 裴东显本想解释用意,可转念一想,五个儿子大多不聪明,还不如编谎话,免得他们说漏了嘴。 于是道,“我先前不是说了吗?先祖流落三韩,为了躲避仇家改姓白,佯装新罗人。后来成为高丽开国功臣,这才改回裴氏原姓。” 听此,裴克远、裴玄珠等几个想法简单的信了,一脸“原来如此”的神色,可尹氏等几个精明之人,却露出怀疑之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