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藩国在以少御多,高丽上表请内附【求追订】-《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2/3)页

    “至此,李成桂在高丽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离登基为王也只差一步了。”

    朱标则接着朱元璋的话道:“我和父皇议论此事,觉得接下来李成桂多半有两种选择。”

    “其一是先篡夺王位,再上表请内附我大明;其二则是操控王瑶,以高丽国权臣身份,引导高丽内附我大明。”

    刘宽对李成桂并不了解,不禁疑惑道:“李成桂既然离王位只差一步,难道就甘心失去权势?高丽并未跟咱大明打过吧?他如何就认为一定守不住?”

    朱标道,“高丽是跟咱们没打过,可李成桂对咱大明军力并非毫无了解——事实上,我和父皇都认为,让高丽请求内附更好一些。”

    “高丽毕竟为中国藩属多年,咱们若没有足够大的名义,出兵攻打终究不太好看。”

    刘宽听明白了。

    感情是老朱想让李成桂知道大明多强大——强大到了高丽必须内附才能生存的地步。

    随后刘宽想象了下,若是高丽也被纳入大明版图,那大明哪怕不算海外领地,疆域也十分广大和好看了。

    ···

    ···

    一晃又过去两个月,天气转凉。

    八月初三的上午,刘宽依旧在早饭后去了趟跨江大桥,朱标也如之前几次那样跟随,但怪雾并没有出现。

    这种情况可以说在刘宽意料之中。

    毕竟纵观前几次怪雾的出现,虽然没什么规律,却鲜少有连年出现的。

    过了八月,便是被称作金秋的九月、十月,因为红薯、玉米、土豆等新作物在今年向几乎所有行省推广,再加上连续多年提倡兴修水利,大明百姓今年获得了更大的丰收。

    这两月间,很多地方百姓都喜气洋洋、高高兴兴的,跟过大年一样。

    到了十月末,李成桂终于做出了决定,依靠高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身份,促使其扶持的高丽新王王瑶,向大明上表请求内附。

    高丽此时于大明而言就好像那熟了的桃子,随时可以采摘吃掉。

    因此朱元璋反倒是注意起吃相来——当高丽国遣使送来奏表、国书,朱元璋客套一番,婉拒了。

    于是到了十二月,高丽国派来一个更大的使团,再次上表,请求内附。

    这次高丽派来的使团不仅前所未有的大,李成桂为了表“真心”,更是让嫡次子李芳远携带王瑶年仅六岁的王世子,跟着一起到大明京师求学。

    李芳远二十三了,在洪武十五年时通过了高丽的进士试,正式入仕,可以说早过了求学的年纪。

    至于高丽王世子则又年龄太小,明显并不适合“出国留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