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店内的檀香袅袅升起,与茶香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如今陈阳在圈内名声如日中天,无论走到哪里都备受尊敬,而作为陈阳的左膀右臂,秦浩峰和柱子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没人敢小觑他们的份量。 这种变化在贾老板的态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透露着对两人的重视和尊重。 两人客气地坐下,感受着红木椅子传来的温润触感,四周古玩的气息让人心境平和。他们先是寒暄了几句,谈论着最近的天气、生意的状况,以及古玩市场的一些新动向。 贾老板亲自为他们斟茶,茶汤清澈透明,散发着淡雅的花香。两人品了茶,茶汤入口甘甜,回味悠长,确实是难得的好茶。他们由衷地夸赞着茶香,赞美之词让贾老板更加高兴,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店外偶尔传来几声鸟叫和路人的脚步声,为这宁静的午后增添了几分生动的色彩。经过这一番礼节性的交流,气氛变得更加融洽,这才由秦浩峰说明了他们今天前来的真正意图。 “贾老板,实不相瞒,今天来是有事相求。”秦浩峰放下茶杯,神态诚恳地笑着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好意思,“我们店里最近感觉字画方面有点弱,总觉得缺少一些文化底蕴,想充实一下这方面的藏品。” 说着,秦浩峰顿了顿,环视了一下贾老板店内琳琅满目的字画收藏,“可您也知道,现在哥不在家,我们哥俩对这行当的研究确实不如瓷器深入,在笔墨纸砚、款识印章这些方面的鉴定功力还不够扎实,不敢轻易下手去市场上淘货,怕看走眼打眼。” 秦浩峰的表情越发诚恳,“就想着您这儿是字画大户,藏品丰富且品质上乘,在江城古玩界也是数一数二的,不知道方不方便…匀几幅作品放到我们店里代售?” “一来,让我们撑撑门面,提升一下店铺的文化档次;二来,您也能高卖点价格。但规矩我们懂,押金、条据都好说,销售分成也按行规来,绝不让您操心!” 贾老板听完,端着茶杯沉吟了片刻,眼神在秦浩峰和柱子脸上来回打量。他心里明白,这两个年轻人提出的要求看似简单,实则涉及行内的诸多门道。 古董行里,这种“串货”行为确实是比较忌讳的,特别是字画这一行。不像瓷器那般厚重结实,字画轻便易携,一卷就能带走,而且往往价值不菲。一幅真品名家字画,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比店里大部分瓷器都要贵重。 把这样的东西放到别人店里代售,风险可不小。万一对方起了贪念,趁夜深人静时卷走几幅,或者干脆来个“狸猫换太子”,用赝品替换真品,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就算对方是自己亲爹,这种事情也不好说。而且,字画最怕潮湿、虫蛀、光照,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更别说万一遇上火灾、盗窃这样的意外,那损失更是天文数字。 这种合作模式,说到底靠的就是一份信任和对方的信誉。没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谁敢轻易把家当交给别人? 贾老板在这行里摸爬滚打二十多年,见过太多因为一时疏忽而血本无归的例子。有些老朋友,就因为一次错误的信任,最后闹得反目成仇,甚至对簿公堂。 但贾老板转念一想,眼前坐着的不是一般人,而是陈阳的人。这层关系就完全不同了。 陈阳是什么人?那可是近年来古玩圈里冉冉升起的新星,不仅眼力毒辣,能从一堆赝品中挑出真货,更难得的是人品信誉都拔尖。自己和陈阳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最初的试探性合作,到后来的深度绑定,每一次都让他刮目相看。 想起那些与陈阳合作的往事,贾老板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暖流。自己那么多压在手里的物件,都是拿到陈阳的拍卖行去拍的。就连这次陈阳和战车国联合百件明清瓷器,他也从自己店里挑走了不少件,不入流的货,而且已经把钱给自己了,陈阳还说了,要是价格卖高了,后期还有分红。 第(1/3)页